数据显示,2024年末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,首次突破3亿人,占全国人口的22.0%,老年人对旅游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。为应对这一需求,今年年初,商务部等九单位发布《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》,围绕增加银发旅游列车服务供给、强化适老化设施保障、提升银发旅游列车服务水平、优化银发旅游列车发展环境等4个方面,提出了12项重点任务。精准对接老年群体的旅游诉求,乘坐高铁实现“快旅慢游”,让他们更舒适地追寻“诗和远方”。
从列车开行密度到车厢适老改造,从医疗保障到服务标准,每个环节都凝聚着政策设计的匠心。杭台高铁线上飞驰的银发专列,正是这种顶层设计落地的又一见证。相较于普通列车刻板的时刻表,银发专列“车随人走”模式,让嵊州新昌的丹霞地貌、天台山的云海佛光不再受限于传统交通的桎梏。同时颠覆了“上车睡觉、下车拍照”的旅游模式,游客不用在为转乘大巴奔波劳累,让大家出行体验更美好的旅途环境。 银发专列的线路设计堪称移动的文化长廊。“熊猫号”列车衔接起三星堆青铜文明与首尔景福宫的飞檐斗拱,丝绸之路线路让敦煌壁画与撒马尔罕古城展开时空对话,在洛阳应天门遗址前,身着汉服的银发旅行团重现“万国衣冠拜冕旒”的盛景,历史由此变得可触可感。通过文化沉浸式旅行,使老年游客不再是景点外的旁观者,而是文明对话的参与者。 旅行节奏的智慧把控展现设计功力。相较于普通旅行团所谓的“朝五晚九”行军式节奏,银发专列将景点停留时间延长40%,午休制度、弹性行程成为标配。在桂林漓江游船上,老人们可以慢品三杯油茶,细观九马画山,这种快旅慢游模式,真正实现了身随景动,心随景安的旅行境界。 同时,银发专列的“一价全包”模式,破解了老年旅游的价格迷雾。当市场同类产品暗藏购物陷阱时,银发专列将交通、住宿、餐饮、门票打包透明化,配合老年人专属优惠,使旅行成本下降25%以上。这种定价策略背后,是铁路部门与文旅企业的深度协同,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规模效应。此外,随车医务室与医保异地结算系统的对接,使列车成为移动的“医院”,有效解除老年群体远行的顾虑。 在3亿老年人追寻诗与远方的道路上,银发专列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,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度量衡。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,正驶向老龄化社会的深水区,它用适老化的硬件革新重新定义出行标准,用文化浸润的软性服务提升旅行品质,用系统化的保障体系筑牢安全防线。当更多银发专列穿梭于青山绿水间,更展现出一个国家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智慧答卷。 文章来源:中国网